【海上記憶】法醫進出的這幢樓,在蘇州河邊已矗立百年
來源:上觀新聞2023.3.23
靜謐的蘇州河水蜿蜒流淌,在她的東岸,與華東政法大學(原址為圣約翰大學)近代建筑群遙相輝映處,矗立著一幢灰色磚墻面,翹角飛檐的中西合璧建筑,現為上海市光復西路1347號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綜合樓所在。這幢建筑1920年1月6日奠基,1923年6月30日啟用,距今已近一百年的歷史,它就是當年圣約翰大學的新科學館(亦稱“約大理科實驗室”,New Science Hall or Science Laboratory Building),被譽為當時國內大學最先進的理科教學樓之一。
該樓基地面積718平方米,建筑面積2154平方米,啟用當天,約大舉行了當年的學生畢業典禮和新科學館開幕典禮,協和醫學大學校長胡恒德(Henny S.Houghton)在典禮上發表了演講。因醫學緣起,為理科而生,與法科結緣,最終情歸司法鑒定。
歷史的偶然中蘊含著必然,讓我們走進這幢老建筑的前世今生。
【洛克菲勒基金的醫學情緣】
19世紀末,老洛克菲勒(John D.Rockefeller)經商致富后,決定將自己收入的10%分別捐獻給教會和其他慈善事業。在1909年、1914年和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曾三次派出考察團到中國進行廣泛的考察,其考察內容包括社會狀況、教育、衛生、醫學校和醫院。最終,考察團建議在中國的北京和上海各創辦一所高水平的醫學院。根據這一建議,洛克菲勒于1914年撥款設立中華醫學基金會全力支持這一事業。
早在1906年,北京就有倫敦傳道會開辦的“協和醫學堂”。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會以20萬美元從倫敦會購得原協和醫學堂的全部產業,又以12.5萬美元購得東單三條胡同原豫王府全部房地產。隨后,洛克菲勒基金會投入巨資進行新校的建設。新校和醫院房屋的設計建筑都由美國人負責,從1917年到1921年,建筑工程進行了4年之久。原預算為100萬至150萬美元,結果共耗資750萬美元。
與此同時,1915年的秋天,中華醫學基金會的一個代表團來滬考察上海的教育機構以圖創辦一所新的醫學院。
【資金從醫科轉向理科】
1878年,美國圣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購得84畝滬西梵皇渡路地區土地,將圣公會原有的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并,于1879年創辦圣約翰書院。1892年開設大學課程。1902年在卜舫濟校長推動下更名為圣約翰大學。1905年注冊為綜合性教會大學,設文、理、醫、工、神五個學院以及附屬預科學校。
1915年。在中華醫學基金會的建議與計劃下,哈佛中國醫學院、金陵大學、圣約翰大學的代表通過決議,將通力合作促成基金會在上海創辦一所新的醫科學校。同時約大的醫學院將繼續開辦,不過五年里不再擴大。然而好景不長,中華醫學基金會很快推翻了在上海建立醫學院的想法,他們最終決定將全力支持北京的協和醫學院。為了補償約大,洛克菲勒駐華基金委員會于1918年決定分5年撥款8萬美元,以發展約大的理科部,這筆資金的使用由約大自行決定,但先決條件是,約大必須先募集2萬美元。
經約大努力,自行募款如數完成,即在蘇州河東岸開工建設新科學館。新建筑為三層混合結構,物理、生物和化學各占一層,各層設有教職員辦公室和實驗室(以及生物系的標本室)外觀略帶中國風,為歇山屋頂(天安門城樓就是歇山屋頂),并在一層設有一間階梯式課堂。這在當時中國科學院、館建筑中首屈一指。為什么要命名為“新科學館”呢?因為約大之前已經有了一座科學館,即“格致樓”(1898年11月19日奠基,1899年7月19日落成)。
圣約翰大學校門
當年師生們從河西前往新科學館上課主要依靠校工所撐的木殼擺渡船過河,直至1934年建了一座木橋(習稱學堂橋)才將蘇州河兩岸的校園連接起來。學堂橋位于河西原懷施堂與體育室之間架向河東,約于1967年因年久失修和蘇州河水位提高有礙航運而被拆除。
值得一提還有一位金漢律教授(E.Harrison King,Jr.),他是1920年來到約大工程系,后被借調至物理系充實師資力量,后留任物理系主任多年。他設計在蘇州河底鋪設管道,解決了越過蘇州河將氣體運往實驗室的難題。在他的指導下,新科學館得以被充分利用。據化學系校友回憶,除了周六、日放假外,實驗室幾乎每天安排各年級的化學實驗,生物系校友回憶,生物系生物專業重頭課三四年級安排在河東新科學館小實驗室,一二年級安排在河西大實驗室上基礎課。
【波折的司法鑒定情緣】
抗日戰爭時期,上海遭受日軍進攻,圣約翰大學也蒙受損失。新中國成立,1952年后新科學館先由華東師范大學使用,1955年4月30日華東師范大學將該館移交華東政法學院。1955年底,司法部法醫研究所搬遷入光復西路1347號“新科學館”,自此這幢建筑便與新中國的司法鑒定事業結下了不解之緣。
1956年,司法部在法醫研究所的基礎上籌建了“司法部司法鑒定科學研究所”。就是在這幢建筑里,老一輩司法鑒定人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在簡陋的條件下積極開展鑒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工作。開辦了法醫學“黃埔三期”培訓班,刑事技術第一期研究生班,完成了革命烈士方志敏遺骨鑒定案,創辦了《法醫工作簡報》《躍進選集》等刊物,為新中國早期的司法鑒定事業做出了卓著的貢獻。
1983年3月1日,研究所原址復建,重歸故地?!靶驴茖W館”被命名為“綜合樓”,于21世紀初進行了修復加固改造。改造后的“綜合樓”端莊、大氣,折射出歷史的厚重和現代的典雅,已經成為司法鑒定科學研究院的一張名片,并成為研究院的行政辦公場所,在它的側方和后方已陸續建起了七層的科研樓和五層的新科技樓,承擔著新時代的鑒定、科研、教育任務。
都說建筑是凝固的歷史,它以特殊的存在方式見證著光影變遷和歲月更迭。更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溫柔地凝視著一代代兒女奮斗的身影。一個世紀的矗立,這幢百年建筑幾經波折輾轉,最終還是回歸了它建設的初心,醫科、理科、法科的結合,中國司法鑒定——它的歸宿。
更多資訊
-
深化賦能上海創新生態,一起來探訪這個創新中心2023.12.5
上個月,璞躍中國獲得首批上海市高質量孵化器授牌,深化賦能上海創新生態。作為璞躍在全球范圍內僅次于硅谷本部的第二大創新中心、上海最大單體國家級眾創空間——璞躍中國長三角區域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 查看詳情 >
-
普陀長征鎮聚焦網絡游戲產業,打造行業“新高地”2023.11.30
在普陀區長征鎮的天地軟件園,隨處可見朝氣蓬勃的青年、充滿活力的互聯網企業。今年11月,它迎來了19歲生日,正值青春年華。 從無到有、從“0”到“1”……19年來,天地軟件園不僅成功集聚并孵化出大批知名… 查看詳情 >
-
陸家嘴核心區最后一個商辦地標竣工,將與周邊文化設施共建城市文化新空間2023.11.30
保利浦開金融中心日前正式竣工。作為陸家嘴核心區最后一個商辦地標,這一40萬平方米的城市人文綜合體由保利發展聯合浦開集團共同打造。項目的竣工啟用,將提升浦東陸家嘴核心區品質商辦的供應水平,進一步升級區域… 查看詳情 >
-
上海又一座百年公寓煥新…推開窗、走出門,居民看見了期盼的好風景2023.11.28
華山路上的枕流公寓是建造于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優秀歷史建筑,其內如今住著70戶居民。最近,居民推開自家窗戶,看到的是一片2000平方米的后花園:綠草如茵,有環形步道、康體中心,還有潺潺流動的小噴泉。 … 查看詳情 >